首页 > 分享 >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

2021-07-16 分享 Eli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已关闭评论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智医疗网

最近在看互联网医疗的项目,这个平台拥有120w的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用户。

“患者”这个特殊用户群体的价值,如何体现?带着问题,我做了不少功课,与大家分享。

从提出“互联网+”概念开始,互联网医疗这个领域就有不少玩家。

除了背靠集团好乘凉的“三个火枪手”: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

原生玩家还包括了: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

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赛道都是冰火两重天——资本关注的“火”和政策监管的“冰”。

各个玩家,都在资本的煽风点火和政策的如履薄冰中,小心翼翼地扩张。

医疗健康的市场有多大呢?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中国属于医疗健康大国,2019年的医疗健康支出总额排名位居全球第二,达到65,200亿元

预计到2024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06,200亿元176,160亿元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有多大呢?

2019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2180亿元,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3140亿元,同比增速达44%。

未来五年将有望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速,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这个赛道近期有哪些变化呢?

最近和创投圈朋友们交流,发现三个趋势,与大家分享:

第一,掌握着“第二处方权”的患者,成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政策鼓励/引导下的,“三医联动”趋势显现。

第三,老龄化和疫情催生下的,医疗数字化加速。

01

患者,是刚需的消费者

和普通消费者不同,患者是刚需的消费者。

我们可以在网店和网店、商店和商店之间“货比三家”,可进了医院,我们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类资讯传播迅速,以及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的提高,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已经“久病成医”。

曾经的推广途径是药厂经销商医药代表医院/医生

得到医生垂青、能够走进药房的医药公司,等于拿到了暴利的通行证。

现在的情形变了,部分处方权从医生手中,转移到了患者手中。

患者可以自行选择购药渠道,甚至还可以“建议”医生开药。

例如,某慢病患者到一线城市的一线医院找知名医生问诊,因为要长期用药,当他回到居住的三线城市,就会带着处方“建议”该城市的医生据此开药。

因此,在医院、医生的红海中竞争得焦头烂额的药厂,转而关注起患者的刚需。

于是,药厂互联网医疗平台患者,成为越来越被重视的新途径。

从目前互联网医疗“四大天王”的用户数据,可见一斑。

但需要注意的是,京东、阿里两巨头,依然奉行的是互联网电商的理念。

以京东健康为例,三个主要业务:

第一,自营模式下,京东健康从供应商处采购医药和健康产品,并销售给客户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第二,平台模式下,京东健康引入第三方卖家通过平台销售产品,并收取广告费、佣金等;

第三,全渠道模式下,京东健康代为管理线下药店的线上店铺,并收取佣金。

第一类的商品收入占到全年营收的87%

京东健康自营业务中【药品】主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药产品】主要包括医疗用品及器械、保健品。

而京东自营中,7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非药产品——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智医疗网

因此,京东健康服务的还是有健康需求的“消费者”,而非有健康问题的“患者”。

相比而言,平安医生和微医的用户,就着重在“患者”,从收入看,着重在数字医疗咨询服务。

以微医为例,C端层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累计超过14.5万名。微医向每名会员平均收取约3600元的费用。

B端层面,微医已为200多家企业用户提供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累计覆盖超过1900万会员。

to C的医疗服务和to B to C的健康维护服务分别贡献了7亿元(占比38.6%)11.25亿元(占比61.4%)的收入。

从这个维度看,微医的用户黏性是高于京东健康的。而京东健康的优势更体现在,京东电商积累下来的中高端用户。

阿里健康的逻辑与京东健康类似,但因为阿里的用户水平低于京东用户,所以我们看到了京东健康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为200元,而阿里健康不到100元。

02

政策红利,三医联动

三医:医药+医疗+医保。

政策红利体现在:

第一,网络销售处方药限制放宽。

第二,医疗机构接入互联网医疗。

第三,互联网复诊的医保线上支付。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智医疗网

需要注意的是,“处方外流”颠覆了医药传统渠道格局。

在国内三大药品销售终端,公立医院销售额占比63.2%。

随着政策“医药分离”的导向,患者更倾向于在医生处问诊,前往零售药店、互联网药店买药。

举个例子,我前两天口腔溃疡,一盒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10片)零售药店售价24元,而阿里健康售价8元。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政策引导下,处方外流的潜在渗透率将达到门诊药品销售额的87.6%,这将为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新机遇和增长点。

这个局面,呼应了“得患者,得天下”的判断。

03

疫情+老龄化,医疗数字化

从短期趋势看,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帮助互联网医疗行业“教育”市场。

据国家卫健委资料,疫情期间,第三方平台2020年的在线诊疗服务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约20倍

从中期趋势看,消费水平的提升,会提高人均寿命,也增加对医疗健康的支出。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智医疗网

(数据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长期趋势看,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疾病发病率提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2020年,我国新增肿瘤患者547万人。

在技术发展、经济水平提升的前提下,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和高危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双重压力驱使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于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需求越发刚性。

目前,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的医疗健康服务(在线问诊)渗透率仅6%,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到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68%,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万亿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得患者,得天下-智医疗网

(数据来源:京东健康招股书,天风证券研究所)

在此局面下,建议关注用户黏性高,尤其是重病、慢病患者黏性高的互联网医疗项目。

面对广阔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尤其在政策引导和疫情、老龄化的加持下,这类项目虽然不是短期的爆款,但却是长期稳健的常青树。

尽管互联网医疗项目很有前景,还是由衷祝愿大家都平安健康!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