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肝发病率较高,每年约有9%的慢性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超过5%的肝硬化发展为肝癌,每年因肝病死亡的人数达到280,000。无数的乙肝病人,都被这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可怕阴影所笼罩。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特点是弥漫性纤维化,结构破坏,并伴有假小叶。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出现腹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目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病人,多采用综合的内科方法,但效果不佳。肝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肝病的唯一方法,但是供体肝源紧张,移植后免疫排斥等因素制约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临床应用将会对肝功能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病人提供了新的希望。
福建某医院开展的“一项评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一医院与肝内科联合申报的干细胞临床试验项目,由国家卫健委和国家食药监局审核,并已备案。这是福建省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干细胞临床试验,也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肝硬化的干细胞临床试验。
该院肝病中心主任朱月永和他的小组主持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启动会于2021年12月30日召开,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处长江荣辉、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柠、欧启水教授(质量授权人)、王越教授、朱月永教授、朱月永教授、我院科研处、医务部、山东省齐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出席。
启动会主要针对干细胞制剂的医院质量管理与研究方案进行培训,会上研究团队就临床计划的执行与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探讨。许多研究显示,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许多细胞,并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一定的微环境下,可以诱导细胞向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等细胞进行分化。已在骨髓,胎盘,脐带,脂肪分离出了间充质干细胞。
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利用集落刺激因子进行骨髓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对晚期肝病病人的肝组织进行积极的修复。近年来,我国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采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对晚期肝脏疾病进行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分化:在肝组织的损害条件下,定植、增殖、分化为肝细胞;(2)旁分泌途径:在肝脏受损的环境下,中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同时还具有活化肝脏干细胞的功能,从而加速肝脏细胞的再生;(3)细胞融合: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与肝脏细胞直接结合,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4) 间充质干细胞可直接将肝组织中过度沉积的细胞外基质进行高表达,以减少肝纤维化;(5) 间充质干细胞不但可以向肝细胞分化,还可以在机体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减少肝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损害。
在肝病领域,国内已经有多个干细胞治疗的备案项目:
这10项经卫健委备案的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项目,均采用间充质干细胞,其中8项是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2021年7月的临床肝胆病杂志也曾发表《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肝硬化的专家共识》
干细胞是一类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2005年,德国学者首次将干细胞用于肝病治疗,证实干细胞可以促进肝脏再生。随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临床探索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肝细胞的潜能,多项临床试验也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国是肝病大国,希望未来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成为肝病治疗的新方向,改善我国肝病防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