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业界 > 资讯 | 实施医疗卫生的“山海”提升,筑牢健康防线

资讯 | 实施医疗卫生的“山海”提升,筑牢健康防线

2023-11-21 业界 刘婷
资讯 | 实施医疗卫生的“山海”提升,筑牢健康防线已关闭评论

信息来源:杭州日报

冬日里嵊泗的山海并不清冷,反而因为一群人的到来变得暖意融融。11月18日至19日,“山海共富 心肺共治”学术活动暨“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大型义诊公益活动在嵊泗举行,浙江医院院长毛威,党委委员、副院长宋柏杉携十余位医院专家专程赶赴当地。

“这一次我爸爸太幸运了,感谢毛院长对我爸爸的救命之恩!”说完这句话,家住嵊山岛的陈大伯(化名)女儿感激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陈大伯今年78岁,家住嵊山岛居民,11月18日上午,他在家中突感胸闷后意识不清,数分钟后才苏醒并伴有持续胸闷,随即被家人送往了嵊山分院胸痛救治单元,救治医生立即完善心电图并上传至嵊泗分院胸痛中心群,浙江医院嵊泗分院胸痛中心主任龙秀兰主任医师看到心电图后,当即考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指导制定方案,并建议紧急联系船舶,转运至嵊泗县胸痛中心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查出心脏血管“总阀门”——左主干重度狭窄,是急性心梗中非常凶险的急危重症,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得知消息后,正在开展学术活动的毛威临时推掉既定行程,脱下西装,披上铅衣,全力投入对陈大伯的生死时速抢救中。经过毛威及嵊泗县胸痛中心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陈大伯顺利完成了支架植入术,目前恢复良好。

11月20日是第10个“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为普及心梗救治知识, 1昨天上午,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等专家在嵊泗岛沁公园开展心梗知识宣教和义诊活动。现场,他们一对一指导嵊泗居民学习心肺复苏。

家住枸杞岛的80岁李奶奶(化名)最近蔫蔫的,总感觉头晕、没力气,来到嵊泗分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昨日一早,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曾文平副主任医师成功为其植入心脏起搏器,让其不出海岛,就把心跳过缓的问题解决了。

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杜常青主任医师(嵊泗分院副院长)介绍,浙江医院启动“山海”提升工程、助力打造嵊泗海岛县卫生健康示范样板两年多来,全力推动嵊泗分院胸痛中心建设,逐步为当地老百姓构筑全方位的心血管病健康管理体系。今年2月至今,嵊泗分院已成功完成冠脉造影及介入手术近百例,其中包含多例急性心肌梗死及高危、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患者。9月起引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定量冠脉血流分数检测技术(QFR)及血管内超声影像(IVUS)技术,为冠心病的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全力支持下,嵊泗分院还完成安装永久起搏器3例。上述技术均填补了县域内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空白。

而以往在省城大医院才能看到的疾病诊疗一体化的就诊模式,在嵊泗也有。11月18日下午,“肺结节联合门诊云诊室”及“浙江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LCC)嵊泗分中心”落地嵊泗本岛,为嵊泗人民的疾病防治带来新方法,让嵊泗百姓不出岛就能病有良医。

肺结节多学科门诊开诊第一天,浙江医院呼吸内科钦光跃主任医师、胸外科主任祝鑫海主任医师、放射科副主任徐晓斌副主任医师“组团”,马不停蹄忙了一整个上午。73岁的袁奶奶(化名)患有风湿免疫疾病,最近发现一处肺结节较两年前明显增大,还是磨玻璃结节,切还是不切?如果切的话身体能承受吗?48岁的朱女士(化名)首次查出多发结节,其中还有磨玻璃结节,但是边界尚清,要抓紧时间处理吗?他们都得到了浙江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的专业建议。
祝鑫海介绍,今后,医院将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依托浙江省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带来的便利,推行肺癌专病的互联网诊疗,通过专家下沉服务和院际多学科远程会诊等,为海岛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69岁的花鸟岛岛民孙阿姨(化名)在家摔了一跤,送到嵊泗分院后被诊断为股骨颈骨折。11月18日晚,宋柏杉副院长不顾舟车劳顿连夜为其成功开展手术。
为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决策部署,打造嵊泗海岛县卫生健康示范样板,围绕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浙江医院相关负责人在“山海”提升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助力完善嵊泗分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及重点医学学科建设,通过增派专家等形式,增加对外科、骨科、麻醉科的扶助力度,促进创伤中心及外科等学科的发展。